做強湖南旅游經濟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黨中央把旅游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點領域。我省在建設旅游大省、旅游強省進程中,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準則,以市場為導向,引領資源轉化和業態創新,一大批旅游景區正在推向全國、走向世界。我省旅游總收入躋身全國十強,排名進入第一方陣,爭創了多個“湖南模式”,大力推進了“鄉村旅游富民”、“紅色旅游國際協作”、“智慧旅游便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的旅游富民工程,建設了一批具有山地和民族特色的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對城市經濟發展、勞動力就業、產業結構優化、國際交流的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湖南省旅游經濟發展現狀的基本情況
湖南山水風光秀美奇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多彩,旅游資源品類齊、是名副其實的旅游資源大省。五年來,我省旅游產業發展成功實現了“跨越千億臺階、躋身全國十強、成為產業大省”三大目標,2014年我省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突破4億人次,同比增長14.39%,實現旅游總收入突破3046.19億元,同比增長13.58%,2015年目標近3460億元。至2015年底,旅游飯店發展方面全省共有星級飯店617家,其中五星級18家、四星級66家。全省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超出全國市場10%左右,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全省共有旅行社789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33家,五星級旅行社8家。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0家,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5家。在購物方面,全省形成了湘煙、湘酒、湘瓷、湘繡、湘茶、湘西銀飾和毛主席紀念品等一批湘字號的旅游商品體系,評定了一批旅游購物示范點;在旅游演藝方面,長沙的影視文化、,酒吧文化、焰火文化、休閑文化全國馳名,《天門狐仙》、《新劉??抽浴?,《韶山岀了個毛澤東》等旅游演藝節目,形成了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湖南現象”。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作出旅游產業的新貢獻,為推進湖南邁向中國旅游大省、國際旅游目的地貢獻了力量。
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湖南旅游作為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點產業,近年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對湖南經濟的拉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但是總體水平不高,與豐富的旅游資源及其巨大的潛力相比,與一些旅游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分析湖南旅游業發展中的不足,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呈待解決。
1、缺乏統一規劃、行業競爭混亂。由于立項、報批、建設都在市縣政府審批,因此在旅游景區開發利用中,普遍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后規劃的亂象,各地盲目開發資源,重復雷同景點項目,內容陳舊,缺乏創新,對游客缺乏吸引力,造成景區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其中灰湯溫泉,平江水世界等這些具體案例都說明了湖南旅游產品的供需錯位,產品的趨同,低水平重復建設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區陷入惡性競爭之中,導致行業的混亂。
2、行業服務質量低、整體水平不高。一是旅行社內部管理欠規范,二是與游客簽訂的旅游合同不規范。三是旅游專線宣傳品價格偏低,甚至低于旅游成本價,景區高價岀售產品而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四是景區文明引導欠缺,個別景區存在利用迷信敲詐游客情況。五是有的景區存在相關安全信息提示不到位、景區客運車輛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3、景區生態環境破化嚴重,景區開發特色性不強。人文資源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傳承,自然資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額寶貴財富。近些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景區當地政府、旅游開發商等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旅客、取得更大的利潤而不遺余力地進行開發,過度開山建索道、修公路,核心景區內建賓館等行為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也在利益的博弈中使一批依山傍水古樸民風村寨消失殆盡,更沒有做到在保護中可持續發展。同時各景區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自然及人造景點較多,而參與娛樂、陶冶情操的高檔次旅游項目嚴重缺乏。在景區開發利用過程中,沒有進行細致的旅游資源與環境條件的調查、評價,忽視景區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4、管理人才緊缺,培訓保障滯后,部分景區管理人員的外語水平不高,著名旅游景區接待國際旅游者因語言障礙的短板制約了旅游的發展。目前我省本、??坡糜喂芾韺I人才的就業主要集中在涉外飯店和旅行社兩大部門,景區內具有專業素質的固定從業人員比例偏低。景區的職業培訓在內容、形式、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業。使得現有人才的素質和能力發展已滯后于旅游景區發展。
5、宣傳推介工作力度不強,沒有整體品牌形象。旅游景區的開發利用是與具體的客源市場聯系在一起的,只有能吸引到眾多的游客,景區的開發利用才具有意義。一是湖南各景區客源市場的促銷工作落后,普遍存在等客上門的現象。二是促銷手段停留在一些常規、傳統的促銷手法上,忽視新平臺、新技術、新網絡在促銷工作的應用,景區與旅行代理商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聯動促銷工作沒有充分開展起來。三是沒有充分利用好湖南文化傳媒的現有平臺,相比之下,同貴州省、山西省等推介工作創新,整體品牌推介力度差距很大。
對策與建議
根據調研發現影響湖南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參照旅游景區品牌特色、大眾消費固有的特點和規律,有效地優化配置景區的各種資源和協調景區的各種關系,推動旅游經濟發展,帶動第三產業,促進人力、財力、物力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出了如下相應的對策:
1、強化規劃、監督機制,科學謀劃空間布局。一是在省內景區進行旅游資源及其他項目開發建設,均應嚴格遵守《湖南旅游資源綜合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旅游開發總體布局規劃和專業詳細規劃,加強規劃意識,規范編制規劃程序,包括規劃編制單位的資格認證、規劃的內容要求、評審及審批手續等,保證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同時建立規劃監督反饋機制,這是一個成功的旅游景區規劃不可缺少的條件和保證,其作用在于通過監督反饋機制,一旦發現工作方向偏離原定目標,就要迅速調整工作步驟和方法,使景區開發利用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二是圍繞一個中心長沙、一個龍頭張家界,構建大長沙、大湘西、大湘南及環洞庭湖四大旅游板塊實現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兩型旅游”模式,建設美麗繁榮的湘江旅游經濟帶,打造東方“萊茵河”,弘揚生態文明,致力綠色旅游開發,高起點規劃綠色度假休閑旅游產品、完善和旅游服務功能健全的區域。積極推進旅游產品精品化和特色化發展,培育區域旅游中心,打造品牌。適應形勢發展,提高應對自費、自助和自駕“三自”旅游的應對、接待能力和水平,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平臺,搞活旅游經濟。三是加速建立與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圈的對接與互動機制。湖南旅游要加快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揮湖南旅游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積極對接與互動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圈,特別是大湘南與大湘西要率先全面融入,打造這一經濟圈的休閑旅游“后花園”,實現市場對接、產業對接、體制與機制、基礎設施對接,營造旅游經濟發展的多贏格局。
2、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構建常態化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與旅游業密切聯系的相關產業,包括通往景區的交通,配給景區的資源和信息,供給游客的商品和娛樂設施等。重點整治組團社、地接社低于經營成本,以不實價格招攬游客,以不實宣傳誘導消費,以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旅行社、導游領隊擅自增加購物點、強迫旅游者購物、所安排的購物場所摻雜摻假等行為,樹立形象。制定并實施景區旅游服務、星級旅行社等地方旅游行業標準,出臺與完善旅游行業地方法規,為全省14個市州旅游局配發旅游執法車,及時處理各項投訴開通“湖南旅游誠信管理系統”和“12301”旅游公益服務熱線,組織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優化全省旅游行業市場環境。
3、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旅游業的發展主要靠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形成省、市、縣三級的工作格局:即成立一個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召開一個領導小組會議、召開一個產業發展大會、編制一套旅游規劃、制定一套扶持政策、設立聯合湖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一套考核機制。打造智慧旅游、生態旅游、溫泉養生、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等特色項目創建工作。
4、納入重點規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整體形象要擴大湖南旅游的知名度,推動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在人才工作和整體形象推廣體制和機制上突破,實行省人民政府負總責,市州人民政府具體抓落實。對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一方面堅持每年培訓高級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導游,教育培訓旅游使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升,打造湖南旅游核心力。 另一方面要強化整個湖南獨特的旅游形象,要強化聯動效應。過去旅游促銷習慣于散兵游戰、各自為戰的作法,現在要改變這一做法,做好三個聯合:一是業內的聯合。景區要與旅行社、酒店、車公司等聯合做好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的步伐,把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請進來開發,把新聞媒體請進來采訪,把攝影家、藝術家請進來創作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形象宣傳和具體的市場營銷。二是旅游與相關行業的聯合,具體說就是景區可通過政府牽頭把航空、鐵路、公路交通拉進來,用交通這根“線”把產品和市場串起來共同去設計線路、組合產品,把價格和營銷的優勢發揮出來,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三是省際間的聯合。湖南省與周邊地區推動客源互動,資源互補;面向共同的國內外市場聯手開發和推介有市場前景的省際旅游產品,形成區域性品牌優勢。